郝玉光
内蒙古磴口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沙林中心
时间:2020-02-21 来源:局级 文字: 图片: 编辑:lky 点击:

内蒙古磴口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位于磴口县,是我国荒漠与半荒漠过渡带,还是亚洲中部荒漠区和草原区的分界线,也是一条极为重要的植物地理学分界线。1983年建站,2012年获国家林草局批准成为荒漠生态站(2012年)。作为荒漠生态监测和研究平台,生态站采用“一站三址”布局,开展荒漠生态系统监测、评估与干旱区生态过程研究,面向国家林草事业需求,立足于干旱荒漠区,通过开展定位监测和不定期调查研究,结合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监测和评估荒漠生态效益,开展干旱区生理生态试验,示范防风固沙模式,服务于干旱区人民,为干旱区风沙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生态站主要研究方向有乌兰布和沙漠生态保护与治理开发的技术与模式研究及其示范;沙漠-人工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绿洲生态经济稳定性研究;基于生态安全的乌兰布和沙漠与人工绿洲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对策的监测;研究磴口县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区的环境监测和效益评价研究等。

生态站具有科研用房1000m2,试验场地有沙丘演化及形成研究场、土壤碳呼吸试验场、全球气候变化模拟研究场、干旱区植物水分优化利用研究场、近地面沙尘观测场、固定样地等15个,在不同固定类型沙丘等地设立固定观测场和样地。配有仪器设备103台/套,价值1000多万元。生态站依托(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科技部社会公益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共计63项,项目经费1394.56万元。近5年发表论文89篇,其中SCI 2篇。

生态站施行站长责任制,现任站长郝玉光,固定研究人员13人,流动人员8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野外观测和数据管理2人,研究生5人;副高级以上职称8人,有博士学位的4人。现有研究人员专业涵盖本站开展的研究和学科。近年来,生态站共接待来访200人次,促进了与国内主流院所合作交流。